美岂无苏小,富亦有王老
出处:《次韵范景文莺字早字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深衣讲儒业,羽衣学仙道。
变性欲变衣,又谓田衣好。
三叉路口人,左右惑忧抱。
不如从我游,一醉玉山倒。
美岂无苏小,富亦有王老。
谁能一斗间,百篇挺华藻。
范侯诗酒流,观国声誉早。
睥睨蛉蜾豪,百万可一扫。
变性欲变衣,又谓田衣好。
三叉路口人,左右惑忧抱。
不如从我游,一醉玉山倒。
美岂无苏小,富亦有王老。
谁能一斗间,百篇挺华藻。
范侯诗酒流,观国声誉早。
睥睨蛉蜾豪,百万可一扫。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范景文莺字早字二首(其二)》。诗人在此作品中展现了自己对生活态度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深衣讲儒业,羽衣学仙道。变性欲变衣,又谓田衣好。" 这几句诗描绘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一是深衣代表的儒家修养,一是羽衣象征的道家超脱。诗人通过“变性欲变衣”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又赞扬了田园生活(田衣)的美好,表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上的宽广和包容。
"三叉路口人,左右惑忧抱。"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选择困境和内心矛盾的情形。人们在三叉路口徘徊,不知何去何从,这反映了生活中的迷茫与烦恼。
"不如从我游,一醉玉山倒。" 诗人在此提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倡导人们跟随他一起享受自然之美,以至于忘却一切烦恼,一醉方休。
接下来的几句"美岂无苏小,富亦有王老。谁能一斗间,百篇挺华藻。" 中,“美岂无苏小”指的是苏轼的豪放诗风,“富亦有王老”则是指王安石的诗歌富丽。这两位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而“谁能一斗间,百篇挺华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追求。
最后几句"范侯诗酒流,观国声誉早。睥睥蛉蜾豪,百万可一扫。" 中,“范侯”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以文学知名的侯爵,可能是对古代文人的一种致敬。而“观国声誉早”则表明了诗人的志向和抱负。“睥睥蛉蜾豪”形容诗人胸怀壮志,如同高飞的雄鹰,而“百万可一扫”则是自信地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以及面对复杂世界时所持有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