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虽寄戎旅,心已混樵渔
出处:《兵乱后自嬄杂诗 其二十五》
宋 · 吕本中
乱离仍再岁,未敢有吾庐。
林下休官久,草间求活初。
迹虽寄戎旅,心已混樵渔。
吉语来何晚,将军□素书。
林下休官久,草间求活初。
迹虽寄戎旅,心已混樵渔。
吉语来何晚,将军□素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兵乱之中的艰难生活与复杂心境。首句“乱离仍再岁”,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连年战乱,岁月更迭,生活动荡不安。接着,“未敢有吾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切思念,但又不敢奢望拥有安定的居所,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林下休官久,草间求活初。”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到民间求生的变化。在林下的长久休憩,象征着远离权力与纷争的宁静生活;而“草间求活”的开始,则暗示了在战乱中为了生存不得不投身于草根阶层的艰辛与挣扎。
“迹虽寄戎旅,心已混樵渔。”诗人虽然身处于军队之中,但内心却向往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如同渔夫和樵夫一样,追求简单、自由的生活状态。这种内心的矛盾与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处境的无奈。
最后一句“吉语来何晚,将军□素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得到好消息的期盼与迟来的喜悦。其中“□”字可能为印刷错误或缺失的部分,推测应为“乃”字,意为“原来”。整句意为:原本期待的好消息为何来得如此之晚?原来是将军送来了一封素书,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乱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历史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