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出处:《柑子堂》
宋 · 陶弼
子厚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支乡。
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柑子堂》由宋代诗人陶弼所作,通过描绘子厚(可能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荔枝的关联,以及后世柑子堂的景象,展现了历史人物与地方风物的深厚联系。
首句“子厚才名甲有唐”,开篇即赞美了子厚在唐代文坛的卓越才华,将其誉为第一。接着,“谪官分得荔支乡”则暗示了子厚被贬谪至岭南地区,那里盛产荔枝,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其命运的坎坷,也暗含了对子厚文学成就与岭南风土人情之间微妙联系的思考。
“罗池水尽黄柑死”,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罗池,此处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性的水体,随着岁月的更迭,曾经繁盛的黄柑树已枯萎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了子厚及其时代精神的消逝。
最后,“独有空碑在画堂”点明了主题,空碑意味着子厚的丰功伟绩虽已不复存在,但通过后人的纪念与追思,他的名字和事迹得以永存。画堂,既可理解为装饰华丽的厅堂,也可象征着文化传承的空间,强调了子厚的精神遗产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整体而言,《柑子堂》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不仅表达了对子厚才华与贡献的敬仰,也深刻探讨了文化传承与时间流逝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