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文正学,遗泽洽元元
天意绍斯文,成书在圣孙。
一篇穷妙理,万古诵微言。
美行敷华叶,精诚固本根。
并明参日月,幽赞极乾坤。
奥义谁钻仰,真儒善讨论。
披云观泰华,行水自昆崙。
庠序非才处,诗书素志敦。
崇朝羞倚席,暇日废窥园。
辨惑开群听,潜心到大原。
意将追往哲,学岂为专门。
盛府连称治,耆英继典藩。
始终临讲席,前后枉高轩。
全帐罗金鼎,盈庭倒玉樽。
旌旗来有庆,衿佩寂无喧。
士识师资贵,民知道义尊。
僖公史官颂,郑校相君存。
芹藻欢欣意,陵阿长育恩。
中材多杞梓,宝器列瑶琨。
五纪登朝盛,群英著籍繁。
美哉文正学,遗泽洽元元。
一篇穷妙理,万古诵微言。
美行敷华叶,精诚固本根。
并明参日月,幽赞极乾坤。
奥义谁钻仰,真儒善讨论。
披云观泰华,行水自昆崙。
庠序非才处,诗书素志敦。
崇朝羞倚席,暇日废窥园。
辨惑开群听,潜心到大原。
意将追往哲,学岂为专门。
盛府连称治,耆英继典藩。
始终临讲席,前后枉高轩。
全帐罗金鼎,盈庭倒玉樽。
旌旗来有庆,衿佩寂无喧。
士识师资贵,民知道义尊。
僖公史官颂,郑校相君存。
芹藻欢欣意,陵阿长育恩。
中材多杞梓,宝器列瑶琨。
五纪登朝盛,群英著籍繁。
美哉文正学,遗泽洽元元。
注释
绍:发扬。圣孙:圣贤的后代。
奥义:深奥的道理。
芹藻:比喻谦虚的进言。
陵阿:比喻山陵。
元元:百姓。
翻译
天意要发扬文化,圣贤的子孙完成这部书文章深究微妙的道理,千秋万代传颂其中的精微之言
美好的品行如花朵般盛开,真诚与诚信稳固根基
智慧如同日月并明,深远地影响天地之间
深奥的义理谁能深入探究,真正的儒者善于研讨
拨开云雾欣赏泰华的壮观,如流水般从昆仑源头而来
学校并非才能的终点,读书人的志向始终坚定
清晨不敢怠慢学习,闲暇时也忘我研读
开导疑惑,启发众人,内心深入事物的根本
追求古代哲人的足迹,学问不限于一隅
显赫家族连续治理,德高望重的人才接续传承
始终坐在讲台上,前后宾客络绎不绝
满室金鼎排列,庭院里倒映着玉杯的影子
庆典时旌旗招展,静谧时无人喧哗
士人深知师道之贵,百姓明白道义之尊
僖公的史官歌颂,郑国的学者留下宝贵文献
芹菜和藻类的比喻表达喜悦,山岭般的恩惠滋养万物
中等资质的人才众多,珍贵的器物陈列如瑰宝
五个朝代人才辈出,众多精英载入史册
美好的文正之学,恩泽普照每一个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朱长文的作品,属于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颂扬儒学、赞美圣贤之道的诗歌。
开篇“天意绍斯文,成书在圣孙”表明了儒家的经典是天意所授,记录在圣人之后的文献中。这强调了儒家文化的神圣性和权威性。紧接着“一篇穷妙理,万古诵微言”则指出这些经典包含深奥的道理,历代学者都在研读并传颂其精妙之处。
中间部分“美行敷华叶,精诚固本根”形容儒家修养之美好,强调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接着“并明参日月,幽赞极乾坤”则描绘出儒学触及天地万物,深入探讨宇宙之奥义。
后续的“奥义谁钻仰,真儒善讨论”表达了对于儒家经典中深邃含义的探索和讨论,以及真正儒者的善于发掘这些奥义。随后的“披云观泰华,行水自昆崙”则描绘出学者在研究经典时如同攀登高山、涉猎深水一般,形象地表达了学习的艰辛和深度。
末尾部分“庠序非才处,诗书素志敦”指出了儒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紧接着“崇朝羞倚席,暇日废窥园”则表达了在朝廷的尊崇和平日的闲暇中,对于知识的渴望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对儒家经典、修养、宇宙观以及学问追求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儒学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赞美。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以及对于知识探索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