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
出处:《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 其三》
宋 · 张耒
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
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
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
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
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
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
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
注释
残暑:残留的暑热。扇中尽:在扇子的挥动下消失殆尽。
新凉:初秋的凉意。
枕上归:在枕头上感受到。
微云:轻盈的云朵。
平远:远处平坦的景象。
空碧:清澈的蓝天。
朝曦:早晨的阳光。
稍感:略微感觉到。
夏衣薄:夏季衣物变得单薄。
高叶稀:高处的树叶稀疏。
来鸿:南飞的大雁。
飞集:聚集。
喜:喜悦。
卒岁:年终。
稻粱肥:稻谷丰收。
翻译
酷暑已在扇风中消散,带来初秋的清凉在枕边降临。淡淡的云彩在远方升起,清晨的天空一片碧蓝。
渐渐感到夏衣已嫌薄,高高的树叶也变得稀疏。
南飞的大雁带来欣喜,年终稻谷丰登,生活富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气氛清新,意境宜人。"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表达了炎热渐退、夜晚开始感到凉爽的季节变化,人们不再需要用扇子扇风,而是享受着床头的清凉。"微云起平远,空碧上朝曦"写出了早晨微薄的云层和清澈的蓝天,以及初升的阳光。
"稍感夏衣薄,渐伤高叶稀"则透露了诗人对季节转换的敏感体验,开始感到夏装单薄,而高处的树叶也逐渐变得稀疏。最后两句"来鸿飞集喜,卒岁稻粱肥"描绘了一幅秋收图景,鸿雁归来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稻谷丰饶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农事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凉天气的喜悦,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和庆幸。语言流畅,意境清新,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的婉约与淡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