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
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
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
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
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
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
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
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
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
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
自闻盛事喜欲舞,出力敢后吾人期。
黄庭细书不足道,笼鹅尚可寻羲之。
澹台斩龙由搏虎,书成有似二子为。
高山仰止不无意,鹏翼九万云天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士:读书人。
贡:进献。
土宜:本地特产。
学校:教育机构。
本:根本。
末:次要。
释老:佛教和道教。
愚无知:盲目无知。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樊迟:孔子弟子。
圣门:儒家。
文星:象征文运的星象。
化出:出现。
孔子庙:孔子的祠庙。
唾手:轻易。
神明司:神灵主宰。
文翁:汉代官员,以兴办教育闻名。
节度府:地方行政机构。
俎豆:祭祀用的礼器。
十师:十位老师。
荀卿:战国思想家荀况。
子贡:孔子弟子。
讲席:讲授学问的场所。
冻雀:比喻处境艰难。
上庠:古代最高学府。
吏外学:离开官学。
旄头:星名,古人认为主战乱。
紫彗:紫色彗星。
左文右武:指文治武功。
何时:何时能再次振兴。
涂侯:指某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私:财物。
笼鹅:指王羲之的《兰亭序》。
羲之:王羲之。
澹台:人名,孔子弟子。
搏虎:勇猛行为。
高山仰止:对高尚品德的仰慕。
鹏翼:大志向。
翻译
各地人才献上贡品,大小物品依地方特色。教育培养根本,舍本逐末怎能不悲伤。
只把土木供奉佛道,全家奔忙无知者。
君子在乡有贤德,小人愿学如樊迟谦卑。
儒家和佛道如今胜出,无需天象预测文运。
孔子庙中一日变化,仿佛神明主宰一切。
自文翁以来,节度府如同翅膀,庇护此地。
早晚祭祀孔子,严谨师风十位教师。
荀卿能入异门,子贡只能从墙缝窥见。
我一生担任五次讲席,所到之处如雀栖寒枝。
自从离开官学,推行德政,心中无愧。
如今星辰变动,何时才能左文右武再兴。
涂侯乡间德高望重,财富共享众人敬仰。
听到盛事,欣喜若狂,我愿尽力,不落后于他人。
黄庭坚的书法不算什么,寻找王羲之的鹅池尚可。
澹台灭龙源于搏虎,书法成就堪比孔门二子。
仰望高山,心中向往,鹏鸟展翅,志向九万里天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石所作,题为《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
"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这几句强调了各地都有才能之人,应根据地方特产来培养人才,而学校教育应当注重根本,不应该走偏差,这样的现象令人叹息。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君子居乡有宓责,小人愿学如樊迟。" 这部分批评了一些人盲目追随佛教,耗费家产,却又愚昧无知,同时描绘了君子在乡里有高尚品格,而小人则急于模仿。
"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 这两句表明儒家与道家的争辩已经取得胜利,但并不需要通过占星术来验证真伪。
接下来的几句 "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 描述了作者对于儒学传承的尊崇,以及对教育机构和经典学习的重视。
中间部分 "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入学困难的同情,以及自己在教育岗位上的艰辛。
最后 "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 描述了作者自我修养和德行的坚持,同时对当前社会状况进行批评。
整首诗充满了对教育、儒学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出作者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