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
出处:《题著作魏仲先隐墅》
宋 · 宋祁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
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
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
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馀悲:残留的悲伤。
溪月:溪边的月亮。
岩云:山岩上的云雾。
三纪貌:三个纪元的面貌。
白杨风老:白杨树经受过风雨的洗礼。
紫芝:比喻珍贵的诗篇。
翻译
一条隐蔽的小路深入青翠山色中,人虽已逝但故居仍在,让人倍感悲伤。只有那溪边的明月知道我曾经在哪里吟诗,山岩上的云雾也仿佛记得我昔日静卧的时光。
洁白的墙壁上积满了尘埃,显得有些沧桑,见证了三个纪元的变迁,白杨树历经风霜,只剩几根枝条。
草堂中的旧作篇篇佳作,我要和商翁继续写下美好的篇章,如同紫芝般珍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之士退居山林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寂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隐路高高入翠微,人亡宅在有馀悲"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的意境,一个隐逸之士选择了远离尘世、高高在上的生活,而过去的人和事物虽然不再,但留下的遗迹依旧令人怀念。
"自圆溪月知吟处,不散岩云忆卧时"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徜徉于山水之间,借助明月来回味曾经的美好时光,即便是静坐岩石之上,也不愿意打扰那份宁静与孤寂。
"素壁尘昏三纪貌,白杨风老几寻枝"两句,则描绘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墙壁上的尘土积累了数百年,而白杨树也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显得苍老,这些景象无不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力量。
"草堂故集篇篇好,要与商翁续紫芝"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过去在草堂中所作的文章都非常珍视,并且希望能够继续这份创作的精神,与古代的贤者商讨、继承那些高尚的思想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