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
出处:《秋日游》
南北朝 · 江总
灵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
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
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
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
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
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
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
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
注释
灵沼:古代池名,这里泛指清澈的池塘。萧条:冷清、寂寥的样子。
游人:游览的行人,游客。
意绪:心情、思绪。
终南: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这里代指远处的山景。
云影:云的影子,此处形容云层移动带来的景色变化。
渭北:渭河以北地区,代指某一地理位置。
雨声过:雨声渐渐远去。
蝉噪:蝉的叫声,形容夏日的喧闹。
金堤:坚固而华丽的堤岸,常用来形容河岸边的美景。
鹭饮:白鹭饮水,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石鲸波:可能指水中有石雕的鲸鱼,波浪拍打其上的景象。
珠来照似月:珍珠的光泽像月亮一样明亮。
织处写成河:纺织品上的图案如同河流般流畅美丽。
临水叹:面对着水边感叹,表达一种情绪的抒发。
非复:不再是。
采莲歌:原指在荷塘中采莲时所唱的歌曲,这里象征往日的欢乐时光。
翻译
眺望灵沼显得冷清寂寥,游客们心绪万千感慨颇多。终南山的云影轻轻落下,渭河北面雨声悄悄掠过。
蝉在金堤边的柳树上噪鸣,白鹭在石鲸附近的水面饮水波。
明珠的光芒如同水中映月,纺织之处如同河流绘成图册。
此时面对着水边不禁感叹,再无昔日那采莲时的欢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游览的画面,充满了深远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开篇“灵沼萧条望,游人意绪多”两句,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展现出游人的心境。这里的“灵沼”指的是清澈的水面,“萧条”则形容秋天树木的清脆之声,这种环境让人不禁产生许多思绪。
接着,“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终南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其“云影”的落下给人以神秘之感;而“渭北雨声过”,则让人联想到秋天的细雨,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声音记录,更是对氛围和情感的一种传达。
在“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两句中,“蝉噪”形容的是蝉虫鸣叫的声音,而“金堤柳”则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景点或自然物态;“鹭饮石鲸波”则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饮水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捕捉。
“珠来照似月,织处写成河”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珠”的光泽与明月相比,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而“织处写成河”,则可能是指某种工艺活动,或是对流水不息的景象的描绘。
最后,“此时临水叹,非复采莲歌”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丽景色,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临水叹”,是指诗人在水边发出了叹息,而“非复采莲歌”,则可能是在暗示过去某种生活或情怀已经不再,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