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出处:《和刘后村杂兴 其十》
宋 · 胡仲弓
当日曾弹贡禹冠,悬知出处独今难。
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
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
宁将退翮翔千仞,谁肯模棱持两端。
风雨笔头犹老健,江湖吟鬓未凋残。
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
注释
当日:过去的日子。曾:曾经。
弹:演奏。
贡禹冠:指古代的礼仪音乐,贡禹是汉代官员。
悬知:深知。
出处:来源,这里指艺术或技艺。
独:唯独。
今难:如今难以找到。
宁:宁愿。
退翮:退缩的翅膀,比喻不再进取。
翔:飞翔。
千仞:极高的地方,形容极高远。
模棱:含糊不清,不明确。
两端:两个极端,这里指左右摇摆的态度。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
笔头:笔端。
犹:仍然。
老健:老而强健。
江湖:泛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吟鬓:吟咏时的鬓发。
未凋残:没有衰败。
十篇:十首。
话破:说出,揭示。
平生事:一生的经历。
留与:留给。
时人:后世的人。
作样看:作为榜样看待。
翻译
当年曾经弹奏过贡禹的冠礼乐章,深知这样的艺术如今已难以寻觅。宁愿展翅高飞在千仞高空,谁又愿意模棱两可保持中立。
即使风雨侵蚀,我的笔依然坚韧有力,尽管漂泊江湖,吟咏的鬓发并未衰败。
我写下这十篇诗文,讲述一生的经历,留给后世作为榜样来看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和刘后村杂兴(其十)》,主要通过描绘贡禹冠的历史典故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的立场和态度。首句“当日曾弹贡禹冠”借贡禹的清廉形象,暗示自己对高尚节操的追求;“悬知出处独今难”表达了对当今世态的忧虑,认为坚守正直尤为不易。
接下来,“宁将退翮翔千仞”表明诗人宁愿保持高洁,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像退却的鸟儿一样飞翔于千仞高空,不愿妥协。“谁肯模棱持两端”批评了那些模棱两可、不坚定的人。诗人强调自己的立场坚定,不会动摇。
“风雨笔头犹老健”以风雨比喻人生的艰难,但诗人的笔力依旧坚韧,显示出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江湖吟鬓未凋残”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江湖,但吟咏诗歌的豪情壮志并未因岁月流逝而消减。
最后两句,“十篇话破平生事,留与时人作样看”,诗人表示他要用这十篇文章来揭示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理念,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整首诗体现了诗人鲜明的个性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