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珠难起龙公睡,走石谁撩飓毋嗔
出处:《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虽作尧时击壤民,田家忧乐尚关身。
抱珠难起龙公睡,走石谁撩飓毋嗔。
抱珠难起龙公睡,走石谁撩飓毋嗔。
注释
虽:即使。作:作为。
尧时:古代贤君尧的时代。
击壤民:比喻平凡的百姓。
田家:农家。
忧乐:忧虑和快乐。
尚:仍然。
关身:关系到自身。
抱珠:比喻怀才不遇或珍视物品。
难:难以。
起:唤醒。
龙公:古人对雷神的称呼。
睡:沉睡。
走石:滚动的石头,形容风雨大。
谁:疑问词,谁会。
撩:撩动,引起。
飓毋嗔:飓风不怒,形容风势猛烈但并无恶意。
翻译
即使生活在尧帝盛世如农夫一般农家的忧虑和快乐仍然与我息息相关
鉴赏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的艰难生活图景。诗人以深刻的笔触,通过对比尧时的太平盛世与现实中的秋旱和大风相继的困境,表达了对当下农人苦难的同情。
“虽作尧时击壤民”,这里的“尧时”指的是古代圣明君主尧舜时代,那是一个太平盛世。人们在田间劳作(“击壤民”)的景象,原本应该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但诗人用“虽作”一词表达了即便是在理想中的黄金时期,也无法摆脱农业生产对自然天气的依赖与无奈。
“田家忧乐尚关身”,这句话强调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深切情感和命运共同体。他们的忧愁和快乐都紧密相连,皆因生活所系,无法摆脱。这表明诗人对农业社会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
“抱珠难起龙公睡”,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抱珠”指的是珍宝,而“龙公”则是传说中掌管云雨的神灵。诗中的意境是,即便拥有珍贵之物也无法唤醒沉睡的自然力量(龙公),进而改变天气和环境。这句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走石谁撩飓毋嗔”,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强烈的情景。诗中的“走石”形象地描述了大风的力量,而“谁撩飓毋嗔”则是说没有人能够阻止狂风带来的破坏与混乱。这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威力,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无能为力的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示了古代中国农民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于土地与天气变化的深刻依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怀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