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
直干每容鸾凤栖,盘根深压鲸鳌背。
北风夜作兵阵声,恐取蛟龙斩天外。
呼童出屋为我窥,摩飐清阴月光碎。
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
不同种杏上青天,正似甘棠有遗爱。
使华今复见公孙,太平事业钟一门。
祖庙冠盖渐尘土,却嗟此桧春长存。
孤高岂忘栽培力,秀发兼承造化恩。
已看枝叶饱霜露,终作栋柱扶乾坤。
新诗编联尽珠玉,光大先烈听篪埙。
更忆丹青妙画手,进入明堂逢至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桧树,生长在淮南庭院中,其形态与历史背景交织,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淮南庭中有苍桧”,点明了桧树的生长地点,以及其古老而苍劲的形象。接着,“仰视团团翠为盖”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桧树的茂盛与生机,仿佛翠绿的树冠覆盖着整个庭院,形成一片绿色的遮蔽。
“直干每容鸾凤栖,盘根深压鲸鳌背”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桧树的挺拔与深根比作容纳鸾凤的栖息之地,以及压住鲸鳌的盘根,形象地展示了桧树的强大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北风夜作兵阵声,恐取蛟龙斩天外”描绘了桧树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抵抗,即使在北风呼啸的夜晚,也如同兵阵般屹立不倒,甚至有斩断蛟龙的勇气。
“呼童出屋为我窥,摩飐清阴月光碎”则展现了诗人对这株桧树的亲近与欣赏,通过让童子观察并感受其清幽的树荫下洒落的月光,进一步突出了桧树的静谧与美丽。
“问谁植之前蒋公,得地倏经三十载”表达了对桧树来历的追溯,赞美它在蒋公之前就被栽种,历经三十年的岁月洗礼,依然生机勃勃。
“不同种杏上青天,正似甘棠有遗爱”将桧树与杏树、甘棠进行对比,强调了桧树的独特价值和深厚情感,如同甘棠一样,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影响。
“使华今复见公孙,太平事业钟一门”暗示了桧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同蒋公家族的繁荣昌盛,体现了家族事业的延续与传承。
“祖庙冠盖渐尘土,却嗟此桧春长存”表达了对桧树长久生命力的感慨,即使祖庙的荣光逐渐消逝,桧树依旧春意盎然,展现出不朽的生命力。
“孤高岂忘栽培力,秀发兼承造化恩”赞扬了桧树的高洁与秀丽,不仅得益于人工的栽培,更是大自然赋予的恩赐。
“已看枝叶饱霜露,终作栋柱扶乾坤”预示了桧树未来的命运,其枝叶虽经霜露的考验,最终将成为支撑天地的栋梁之材,展现了其伟大的使命与价值。
“新诗编联尽珠玉,光大先烈听篪埙”表达了对蒋公及其家族先烈的敬仰之情,通过诗歌的创作,弘扬他们的精神,如同篪埙的音乐,悠扬而深远。
“更忆丹青妙画手,进入明堂逢至尊”最后,诗人想象着有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将这株桧树的风采描绘于画卷之中,使其成为殿堂上的珍贵之物,受到至高无上的尊崇。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桧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家族传承的颂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