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
出处:《贫居自述》
明 · 李孔修
愈加贫困愈从容,且把閒愁付酒钟。
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
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
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
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贫困之中,却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将生活中的闲愁寄托于酒中,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在。诗中以“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之句,细腻地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清风、绿柳、疏雨、红花,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春日图景。
“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认为珍贵之物的失去并不值得过分惋惜,因为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失去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智慧。
最后,“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则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在物质贫乏的生活中,精神上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尤为强烈。诗人通过怀抱丝桐(即弹奏古琴),试图在音乐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表达了对深刻情感交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坚韧,也蕴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精神交流的渴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