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与不杀莫忖度,请君注目寒江倚山阁
母鸡春日宿鸡栖,躬抱乾坤入烹煅。
翼之腹之气自蒸,有时踏转令交贯。
朦朦如困当昼中,惺惺无眠过夜半。
食时莫怪唤不应,凝然有在应难唤。
君不见阴阳气足有超越,恍惚惚恍生神观。
数声隔㲉闻淳音,一点悬胎脱幽赞。
母鸡惯事徐啄开,可怜毛羽良毰毸。
却思里许若为活,跧伏性命能低回。
啄粟饮水孰教之,天机自动曾何疑。
三三两两旋母脚,出入南北相追随。
累然多寡乍磊落,倏然后先无定著。
乘閒疾数数不得,往来旁午依前错。
闻道轮回少安泊,谪仙那能被法缚。
秋山归来酒新熟,呼童烹鸡色自若。
杀与不杀莫忖度,请君注目寒江倚山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清明、纯净。磅礴:宏大、气势磅礴。
鸡栖:鸡窝。
烹煅:炼化、熔炼。
恍惚:迷糊、模糊不清。
淳音:纯正的声音。
毛羽:羽毛。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超凡,被称为谪仙人。
翻译
母鸡身怀清气如圆弹,昆仑山的雄浑深沉难以衡量。春天母鸡栖息在鸡窝,怀抱天地进入炼化的过程。
翅膀和腹部的气息自然蒸腾,有时转动身体使气息交融。
白天朦胧如梦,夜晚清醒无眠,直到半夜。
吃饭时不要怪它不应呼唤,它全神贯注难以唤醒。
你看,阴阳之气充足可以超越常理,恍惚间产生神圣的感悟。
偶尔听到的鸣叫声,如同纯正的声音,一点一滴的生机脱离困境。
母鸡习惯慢慢啄食,羽毛蓬松可爱。
它思考如何在狭小空间生存,蜷缩着生命寻求适应。
谁教导它啄食饮水?自然法则无需怀疑。
一群群围绕母鸡脚边旋转,跟随南北移动。
数量忽多忽少,行动无常,难以捉摸。
忙碌中难以计数,来去交错,无法固定。
听说轮回之中稍作停留,谪仙怎会被世俗规则束缚。
秋山归来,新酿的酒已熟,唤童烹鸡,神色自如。
杀与不杀的决定莫要犹豫,敬请您注目寒江边的山阁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母鸡抱蛋孵化的情景。开篇“负清抱黄圆如弹”一句,便是将鸡蛋比作圆球,既形象又传神。“昆仑磅礴幽未判”则借用昆仑山的壮丽来比喻母鸡孵化时的不屈不挠。
接着,“母鸡春日宿鸡栖,躬抱乾坤入烹煅。”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母鸡在春日里如何温暖地孵育着生命,这里的“乾坤”象征着宇宙之大,表明了鸡蛋中的生命力。
“翼之腹之气自蒸,有时踏转令交贯。”则从另一侧面描绘了母鸡孵化过程中内外的相互作用,以及那股孕育生命的力量。
诗人并未忘记表现鸡与环境间的对比,如“朦朦如困当昼中,惺惺无眠过夜半。”两句写出了日间母鸡的沉睡和夜晚时分外的警觉。这里通过对比,凸显了生命孕育的神秘与伟大。
诗中还不忘点缀生活情趣,如“食时莫怪唤不应,凝然有在应难唤。”这两句则是写母鸡在吃食的时候,它不会轻易离开正在孵化中的蛋,这种对生命的呵护和坚持,令人感动。
接下来,“君不见阴阳气足有超越,恍惚惚恍生神观。”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之源、宇宙运行规律的敬畏与思考,这里“阴阳气”象征着自然界中男女两性的平衡,而“超越”则是对生命本身的赞叹。
至于“数声隔㲉闻淳音,一点悬胎脱幽赞。”这两句,诗人通过听觉体验捕捉到了母鸡孵化时的细微声音以及那即将破壳而出的生命,这里的“一點”和“脱幽赞”都表达了对新生生命的期待与赞美。
至于下半首,“啄粟饮水孰教之,天机自动曾何疑。”则是诗人通过鸡啄食喝水来比喻自然界中生物的本能行为,不需外力的干预,这里“天机”一词显示了对自然法则深信不疑。
紧接着,“三三两两旋母脚,出入南北相追随。”这两句描绘了鸡在孵化过程中的姿态和动作,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这里的“三三两两”则是形容母鸡步态之稳健。
至于“累然多寡乍磊落,倏然后先无定著。”这两句则描绘了孵化过程中鸡蛋破壳而出的不确定性,以及生命诞生的混沌景象,这里的“累然”形容了母鸡孵化时的不懈努力。
诗尾部分,“乘閒疾数数不得,往来旁午依前错。”则是写出了孵化过程中的紧张与不安,以及对于生命诞生的期待。这一段通过对比,突显了孵化过程中生命力的脆弱和不确定性。
“闻道轮回少安泊,谪仙那能被法缚。”两句则是诗人借用佛教中的轮回观念来表达对于自然界生命周期的认识,以及对生命宿命的思考。这里的“谪仙”一词显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
最后,“秋山归来酒新熟,呼童烹鸡色自若。”则是描绘了一幅收获与庆祝的情景,这里“秋山”、“酒新熟”都象征着丰收和喜悦,而“呼童烹鸡色自若”则表现了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以及生活中的美好。
“杀与不杀莫忖度,請君注目寒江倚山阁。”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生命与死亡、生长与收获之间微妙关系的沉思,以及呼吁读者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界中这些永恒而深邃的问题。这里的“寒江”、“倚山阁”都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