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出处:《雨中看牡丹三首 其一》
宋 · 苏轼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注释
雾:形容雨点细小而密集。映空:照在空中。
的皪:光亮的样子,形容明珠般的光泽。
明珠:比喻明亮的水珠或宝石。
秀色:清秀美丽的色彩。
红粉:女子的胭脂,这里指代花朵。
雪肤:像雪一样白皙的皮肤。
黄昏:傍晚时分。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头重:感觉头部沉重。
相扶:互相支撑,这里指需要帮助。
翻译
雨点稀疏如雾,空中若隐若现。偶尔在花间闪烁,如同明珠滚动。
清秀之色洗净了脂粉,暗香仿佛从雪白肌肤中散发。
黄昏时分,景色更加凄凉,我感到头晕,需要扶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细雨中的牡丹花景。开篇两句“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使人仿佛处于一个水墨画中,那雨意犹豫,却又难以捕捉。第三、四句“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则是诗人通过细雨洗礼后的牡丹花瓣上的露珠,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机。
接着,“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两句中,“秀色”指的是经过雨水洗礼后更加鲜明的花色,而“洗红粉”则形象地表达了牡丹花瓣在细雨中的清新感。“暗香”和“雪肤”更是将牡丹花的香气与其花瓣之白嫩进行对比,生动描绘出牡丹花在春雨中的独特韵味。
最后两句“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则是诗人通过细雨中黄昏时分的萧瑟氛围,以及牡丹花因承受了雨水而显得沉甸欲坠,以此形容其在细雨中的无奈与美丽。整首诗通过对细雨和牡丹的精妙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他那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