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日翻覆,尔其忍斯须
出处:《捉夫叹》
清 · 周源绪
干戈暗两皖,无地容犁锄。
昨夜军帖下,大索临淮夫。
定例役一兵,两夫随之趋。
所以节兵力,为王执戈殳。
奈何宽大恩,拳此豺虎躯。
既非绿营选,又非闾左徒。
魋髻应召募,杀人胆更粗。
掳我子与女,鞭笞无完肤。
天寒道路远,终夜闻啼呼。
吁嗟汝良民,乃为奸民奴。
世事日翻覆,尔其忍斯须。
昨夜前队过,妇女载后车。
怀中襁褓儿,涕泣牵母裾。
白刃断儿手,鲜血淋路衢。
何时王道平,群盗痛歼除。
若辈一坑尽,普天得安居。
昨夜军帖下,大索临淮夫。
定例役一兵,两夫随之趋。
所以节兵力,为王执戈殳。
奈何宽大恩,拳此豺虎躯。
既非绿营选,又非闾左徒。
魋髻应召募,杀人胆更粗。
掳我子与女,鞭笞无完肤。
天寒道路远,终夜闻啼呼。
吁嗟汝良民,乃为奸民奴。
世事日翻覆,尔其忍斯须。
昨夜前队过,妇女载后车。
怀中襁褓儿,涕泣牵母裾。
白刃断儿手,鲜血淋路衢。
何时王道平,群盗痛歼除。
若辈一坑尽,普天得安居。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周源绪的《捉夫叹》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惨状。诗中通过“干戈暗两皖”开篇,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不安,连农耕之地也无法安宁。接着,“昨夜军帖下,大索临淮夫”揭示了官府征兵的急迫和对平民百姓的无情搜刮。
诗中提到“定例役一兵,两夫随之趋”,反映了兵役制度对家庭的破坏,以及政府试图节省兵力的无奈之举。然而,“宽大恩”并未惠及无辜,反而让恶势力得以壮大,如“魋髻应召募,杀人胆更粗”。这些匪徒残暴无比,连妇孺也不放过,令人悲愤。
诗中通过“天寒道路远,终夜闻啼呼”和“白刃断儿手,鲜血淋路衢”的细节,刻画出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摧残,尤其是家庭的离散和儿童的悲剧。诗人呼吁“何时王道平,群盗痛歼除”,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平静的渴望,以及对恶势力彻底铲除的期盼。
最后,“若辈一坑尽,普天得安居”寄托了诗人对结束战乱、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揭露了战乱时期的黑暗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