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出处:《送杨山人善谈相及地理》
宋 · 杨万里
相人何似相山难,惭愧渠侬眼不寒。
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木末凉风无半点,如何又欲跨归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相人:观察人。相山:观察山。
惭愧:感到惭愧。
渠侬:他(它),这里指山。
眼不寒:眼睛不冷漠,形容山无情感。
木末:山顶。
凉风:冷风。
无半点:没有丝毫。
如何:怎么。
跨归鞍:跨上回家的马鞍,指急于离开。
翻译
相比观察人,可能更难的是观察山,我深感惭愧,因为他(它)的眼睛并不冷漠。山顶的凉风吹拂着,连一丝热度都没有,现在我又怎能急着跨上回家的马鞍呢。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送杨山人善谈相及地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即将离去的不舍和对友谊深厚的情感。
"相人何似相山难" 这句话,意在比喻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如同探寻山川地理一样困难。这里既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入了解的态度,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惭愧渠侬眼不寒" 渠侬指的是古代相面的人,意思是说像他们那样只看外表而不洞察内心,确实有些可惜。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浅薄之人的自嘲,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朋友的愿望。
"木末凉风无半点" 描述的是秋季树梢吹来的凉风,没有一丝暖意。这句诗不仅描绘出了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友情即将离去带来的凉薄感受。
"如何又欲跨归鞍"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尽管天气已经转凉,环境也在提醒他们该分开的时候到了,但内心却仍然希望时间能够停留,不愿意看到这份友谊被迫中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去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