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宇日已广,民物日已丰
出处:《大飨》
明 · 汪广洋
诸侯谨述职,方伯敬来同。
后世尚斯典,往古有遗风。
维兹献岁始,大钧妙化工。
川泳云飞间,罔不被薰融。
至尊垂衣裳,隽髦蔚景从。
土宇日已广,民物日已丰。
匪文莫附远,匪武孰成功。
不有劝赉美,恩意何由通。
乃命行大飨,礼数极雍雍。
三公相左右,百辟叙西东。
祥飙临宁来,旭日当天红。
佳肴荐修脯,旨酒酌春缸。
舞干何孑孑,击鼓何鼕鼕。
丽曲被朱弦,清磬和考钟。
尊卑同一欢,遭遇靡易逢。
岂惟浃和乐,厚在肃仪容。
自昔周室时,君臣期令终。
颂歌咏凫鹥,锡予赋彤弓。
其庆何绵绵,其音何沨沨。
所以亿万载,慨念思无穷。
小臣奏雅章,稽首对九重。
后世尚斯典,往古有遗风。
维兹献岁始,大钧妙化工。
川泳云飞间,罔不被薰融。
至尊垂衣裳,隽髦蔚景从。
土宇日已广,民物日已丰。
匪文莫附远,匪武孰成功。
不有劝赉美,恩意何由通。
乃命行大飨,礼数极雍雍。
三公相左右,百辟叙西东。
祥飙临宁来,旭日当天红。
佳肴荐修脯,旨酒酌春缸。
舞干何孑孑,击鼓何鼕鼕。
丽曲被朱弦,清磬和考钟。
尊卑同一欢,遭遇靡易逢。
岂惟浃和乐,厚在肃仪容。
自昔周室时,君臣期令终。
颂歌咏凫鹥,锡予赋彤弓。
其庆何绵绵,其音何沨沨。
所以亿万载,慨念思无穷。
小臣奏雅章,稽首对九重。
鉴赏
此诗《大飨》出自明代汪广洋之手,描绘了古代祭祀典礼的庄严与隆重。诗中以“诸侯谨述职,方伯敬来同”开篇,展现了诸侯方伯恭敬地履行职责的情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与礼仪规范。
接着,“后世尚斯典,往古有遗风”,表明这种祭祀传统不仅流传至今,也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强调了其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岁末时节,大自然万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至尊垂衣裳,隽髦蔚景从”描绘了皇帝身着华服,群臣围绕其侧,场面庄严肃穆。这不仅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随后,“土宇日已广,民物日已丰”表达了国家疆域的扩大与人民生活的富足,体现了盛世景象。
“匪文莫附远,匪武孰成功”强调了文化和武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只有文治武功并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接下来,“不有劝赉美,恩意何由通”表达了通过赏赐与恩惠来加强统治与团结民众的思想。
“乃命行大飨,礼数极雍雍”点明了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繁复的礼仪来表达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与感恩。诗中详细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各个环节,如三公左右站立、百官按序排列、祥风降临、旭日初升、佳肴美酒、舞蹈击鼓、音乐和谐等,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和谐。
“尊卑同一欢,遭遇靡易逢”强调了在这一神圣时刻,无论地位高低,人们都能共享欢乐,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平等。最后,“岂惟浃和乐,厚在肃仪容”总结了此次祭祀不仅仅是欢乐的聚会,更在于严谨的礼仪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祭祀典礼的宏大场面与深刻意义,既是对历史传统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和谐与繁荣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