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尽许皋夔侣,谁向前溪伴野樵
出处:《己巳夏日题于长安醉雪斋》
明 · 何吾驺
绿树阴浓荫板桥,鸣蛙十里草萧萧。
诸生尽许皋夔侣,谁向前溪伴野樵。
诸生尽许皋夔侣,谁向前溪伴野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长安的一幅生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绿树阴浓荫板桥”,以“绿树”和“阴浓”描绘出夏日树木茂盛、树荫浓郁的景象,而“板桥”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古朴与宁静。绿树与板桥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次句“鸣蛙十里草萧萧”,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十里之内,蛙声此起彼伏,草丛中似乎隐藏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这里的“鸣蛙”不仅增添了声音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夏日的热闹与活力。
第三句“诸生尽许皋夔侣”,转而从人文角度出发,将场景置于教育与学术的背景下。这里的“诸生”指的是众多的学生,“皋夔侣”则是借用了古代贤臣皋陶和夔的典故,象征着高雅的学问与品德。这一句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最后一句“谁向前溪伴野樵”,将视角拉回自然,以“前溪”与“野樵”构成对比。在清溪之畔,或许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或许有人在忙碌劳作,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质朴与真实,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夏日长安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