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出处:《秋霁晚景》
唐 · 韦庄
秋霁禁城晚,六街烟雨残。
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
翘日楼台丽,清风剑佩寒。
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
翘日楼台丽,清风剑佩寒。
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秋霁:秋天雨后放晴。禁城:古代帝王居住的城市,如北京的故宫。
六街:指城市的六条主要街道。
烟雨残:烟雾蒙蒙的小雨即将消散。
墙头:城墙的顶部。
山色健:山色依然鲜明,形容秋天的山景。
林外:树林的外面。
鸟声欢:鸟儿快乐地鸣叫。
翘日:夕阳高挂的样子。
楼台:楼阁和亭台。
剑佩:古代官员或武士佩戴的剑和配饰,这里代指朝廷官员。
寒:形容剑佩在清风中冷冽的感觉。
玉人:这里指宫中的美女。
襟袖薄:衣襟和袖口薄薄的,暗示天气已凉。
斜凭:斜靠着。
翠阑干:绿色的栏杆。
翻译
秋雨过后的傍晚,皇宫街道上烟雨蒙蒙,景象凄迷。城墙头上山色依然苍翠,树林外鸟儿欢快地鸣叫。
高楼台阁在夕阳下显得华丽,清风吹过,仿佛听见剑佩冷冽的声音。
宫中美人身着薄衣,斜倚在翠绿的栏杆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禁城暮景的图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秋霁禁城晚,六街烟雨残"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秋天的晴朗天气之下,皇宫附近的城市在傍晚时分仍然弥漫着细微的烟雾和未散去的雨气。这里的“霁”字意味着雨后的晴朗,而“禁城”则是对帝都所在地的尊贵称呼,表明诗人所处的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别的特权之地。
"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 这两句描绘了景象,其中“墙头山色健”指的是城墙上方呈现出的一片生机勃勃的山色,这里的“健康”意味着山色的浓郁与自然。紧接着,“林外鸟声欢”则让读者感受到一派生动活泼之声,似乎在述说着秋天里生命力的旺盛。
"翘日楼台丽,清风剑佩寒" 这两句转向了建筑物和人物的描写。“翘日楼台丽”中的“翘日”形容高耸入云的楼阁,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而“清风剑佩寒”则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细节刻画,透露出一丝秋意的凉爽,以及可能隐含的剑客或武士形象。
"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这两句聚焦于人物形象。“玉人”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人物,这里的“襟袖薄”则描绘了女性衣着的轻盈和优雅。紧接着,“斜凭翠阑干”中,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女子倚靠在装饰有翠绿色瓦片的栏杆旁,那种从容不迫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古代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声音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勾勒出一个既富丽又宁静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