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贤子孝神所劳,况以大耋勤修持
出处:《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能仁为教一于慈,爱物要自亲亲基。
母贤子孝神所劳,况以大耋勤修持。
既多福德心上净,生彼极乐夫何疑?仙耶鬼耶忽双至,栩栩若与魂气期。
我闻李铎卒官日,有蝶万数绕殡飞。
又闻杨妻谢未殓,紫褐如扇翔房帷。
隆冬北地胡有此?得非接引真西归。
善心肖翘视平等,戒杀功絜持名齐。
孤忠昔可致大鸟,史载鹤吊宁无稽?援儒入释近语怪,表懿兼塞诸孤悲。
母贤子孝神所劳,况以大耋勤修持。
既多福德心上净,生彼极乐夫何疑?仙耶鬼耶忽双至,栩栩若与魂气期。
我闻李铎卒官日,有蝶万数绕殡飞。
又闻杨妻谢未殓,紫褐如扇翔房帷。
隆冬北地胡有此?得非接引真西归。
善心肖翘视平等,戒杀功絜持名齐。
孤忠昔可致大鸟,史载鹤吊宁无稽?援儒入释近语怪,表懿兼塞诸孤悲。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创作,名为《孙生庆泽以母状求诗》。诗中探讨了佛教慈悲为怀的教义,强调了从爱护亲人开始扩展到爱护万物的重要性。诗中提到,母亲的贤德和儿子的孝顺是神灵所重视的,这使得他们能够积累福报,最终在极乐世界得到安息。
诗中还引用了一些传说故事,如李铎去世时有蝴蝶围绕灵柩飞舞,杨妻去世前有紫色的蝴蝶在房内飞翔,以此来象征亡者灵魂的接引。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对善行的信仰。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儒家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以及通过戒杀积德来达到心灵纯净的境界。
最后,诗中提到“孤忠”和“鹤吊”的典故,暗示了对忠诚和哀悼行为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慈悲、儒家伦理以及生死轮回观念的深刻思考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