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
我生眷师友,半世芳馨绝。
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
波流万人海,吊影弥孤孑。
繁冤枕遗书,魂梦向谁说。
悱恻散原翁,湘累通一脉。
夜过拾丛残,同命在芳洁。
归眠月皎皎,窈窕哀辗侧。
孤奏起骚魂,使我寒灰热。
哀哉廿年事,龙战水火烈。
熙宁荐士初,程颢泪已滴。
珍瘁帝何心,万流杂喧吸。
消息理则微,遂至三纲裂。
声放还复吞,忧端不可掇。
鉴赏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名为《散原先生夜过观先师关先生及强甫遗稿感而有诗奉答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师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首句“有欢非世同,有泪当自咽”,诗人感叹与世间的欢乐不同,面对悲伤只能独自承受。接着,“我生眷师友,半世芳馨绝”表达出对师友的深深眷恋,以及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已经消失。
“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运用比喻手法,将师友的品质比作深不见底的深渊和高耸入云的雪山,赞美他们的高尚品德。接下来,“波流万人海,吊影弥孤孑”描绘了在人海中孤独漂泊的形象,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
“繁冤枕遗书,魂梦向谁说”描述了诗人因师友离世而产生的痛苦,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悱恻散原翁,湘累通一脉”进一步表达了对师友的深切怀念,以及与他们精神上的共鸣。
“夜过拾丛残,同命在芳洁”表现了诗人夜晚经过师友的遗物时的悲痛心情,以及与师友共同追求纯洁美好生活的愿望。“归眠月皎皎,窈窕哀辗侧”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月光皎洁,内心充满哀伤的情景。
最后,“孤奏起骚魂,使我寒灰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哀伤,仿佛在呼唤师友的灵魂。“哀哉廿年事,龙战水火烈”感叹过去二十年的艰难岁月,如同龙争虎斗般激烈。“熙宁荐士初,程颢泪已滴”回忆起熙宁年间推荐人才的场景,程颢的眼泪已滴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珍瘁帝何心,万流杂喧吸”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顾人民疾苦的不满。“消息理则微,遂至三纲裂”指出信息的传递可能微小,却导致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崩塌。“声放还复吞,忧端不可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声音虽放,却难以平息,忧愁无处可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师友的深情怀念,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