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江东会集时,二君独许话心期
出处:《忆毛易甫薛子舒》
宋 · 刘克庄
昔在江东会集时,二君独许话心期。
春风萧寺同登塔,落日荒台共读碑。
百吏染毫供草檄,万花围席看题诗。
那知数尺无情土,别后双埋玉树枝。
春风萧寺同登塔,落日荒台共读碑。
百吏染毫供草檄,万花围席看题诗。
那知数尺无情土,别后双埋玉树枝。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从前在江东相聚的时候,两位好友特别约定坦诚交流。春风吹过寂静的寺庙,我们一起登上塔顶,夕阳下又一起阅读古碑。
众多官吏挥毫泼墨撰写檄文,繁花围绕的宴席上,我们互相题写诗篇。
谁能想到,这无情的土地,竟成了分别后的归宿,我们的尸骨被葬在一起,就像玉树枝叶相依。
注释
昔:从前。江东: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长江下游以东。
会集:聚会。
独许:特别看重,独独认可。
话心期:坦诚交流,心灵契合。
春风:春天的风。
萧寺:寂静的寺庙。
登塔:爬上塔楼。
落日:傍晚的太阳。
荒台:废弃的高台。
百吏:众多官员。
染毫:蘸着笔墨。
草檄:起草檄文。
万花:形容花很多。
题诗:写诗。
无情土:冷漠的土地。
别后:分别之后。
双埋:两人的尸体并排埋葬。
玉树枝:比喻两人的亲密关系,如树木的枝叶紧密相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二位朋友在江东会集时的美好回忆。"昔在江东会集时,二君独许话心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而"春风萧寺同登塔,落日荒台共读碑"则描绘了他们共同游历古迹,分享知识与美好时光的场景。"百吏染毫供草檄,万花围席看题诗"展现了他们在大自然中享受文学艺术的乐趣。
然而,最后两句"那知数尺无情土,别后双埋玉树枝"带来了意外的忧伤。这里的“数尺无情土”暗指墓地,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哀愁,而“别后双埋玉树枝”则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一种寄托和怀念,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往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朋友离世后的无尽哀思。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抒发了对友情的珍惜之情,以及面对生死离别时深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