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有王猷兴,相寻似剡溪
出处:《吴存甫溪亭》
明 · 欧大任
新安江上客,卜筑古邗西。
选石安棋局,临流倚杖藜。
花源舟自入,竹径酒曾携。
颇有王猷兴,相寻似剡溪。
选石安棋局,临流倚杖藜。
花源舟自入,竹径酒曾携。
颇有王猷兴,相寻似剡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居新安江上的客人,在古邗西之地择地而居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客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句“新安江上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新安江以其秀美的风光著称,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接着,“卜筑古邗西”一句,进一步说明了这位客人的居住选择,古邗西之地,或许有着特殊的魅力吸引着他。
“选石安棋局,临流倚杖藜”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客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他精心挑选石头作为棋盘,临水而坐,手持拐杖,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对弈的乐趣。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花源舟自入,竹径酒曾携”两句,则描绘了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乘舟进入花源,漫步于竹林小径,曾经携酒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客人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联系。
最后,“颇有王猷兴,相寻似剡溪”两句,以王猷(晋代名士)与剡溪(位于浙江东部,风景秀丽)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客人的赞赏之情。王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雅趣。将这位客人比作王猷,既是对他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过程,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