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
出处:《送肉户玑公使之燕京》
清 · 黄遵宪
《海外大荒经》,既称带方东。
是有君子国,挂剑知儒风。
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缁流唱金经,武士横雕弓。
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
迩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
捧盘从载书,隔海飞艨艟。
益知唇齿交,道谊在和衷。
子今持使节,累叶家声隆。
博学等黄备,抱德追菅公。
冠垂华蘤枝,手撚梅花红。
同行二三子,亦如贵珠鬃。
子能弥阙失,竹帛铭汝功。
今日送子去,东西倏转蓬。
扶桑遥回顾,旭影多朦胧。
仰瞻阙庭高,我心亦忡忡。
是有君子国,挂剑知儒风。
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
缁流唱金经,武士横雕弓。
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
迩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
捧盘从载书,隔海飞艨艟。
益知唇齿交,道谊在和衷。
子今持使节,累叶家声隆。
博学等黄备,抱德追菅公。
冠垂华蘤枝,手撚梅花红。
同行二三子,亦如贵珠鬃。
子能弥阙失,竹帛铭汝功。
今日送子去,东西倏转蓬。
扶桑遥回顾,旭影多朦胧。
仰瞻阙庭高,我心亦忡忡。
鉴赏
这首诗《送肉户玑公使之燕京》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友人出使燕京的深厚情谊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首句“扶桑遥回顾,旭影多朦胧”,以“扶桑”象征日本,表达了送别友人出使燕京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关切之情。接着,“仰瞻阙庭高,我心亦忡忡”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担忧与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深期盼。
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提到了“唐宋时遣使,车书万里同”,既是对古代外交盛况的赞美,也是对友人此次出使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肯定。同时,“缁流唱金经,武士横雕弓”描绘了友人作为使者的形象,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人的勇猛,体现了其全面的能力与素质。
“内国既多事,外使不复通”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而“迩者海禁开,乘时多英雄”则预示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诗人通过这些描述,既展示了对友人个人能力的信任,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最后,“子能弥阙失,竹帛铭汝功”表达了对友人使命完成后的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为国家留下光辉的篇章。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