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出处:《问津楼》
宋 · 郑伯熊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
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
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
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
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周道:大道。矢:箭矢。
亡羊:失去羊群。
古无有:罕见。
利欲:贪婪欲望。
蚀:侵蚀。
眼花:双眼迷乱。
斗:斗大。
适:前往。
燕南:燕地。
之:到。
越:越地。
北走:转向北逃。
阮嗣宗:阮籍。
臧否:评价。
挂口:挂在嘴边。
一恸:一声悲痛。
激流俗:唤醒庸俗。
新荑:新生的嫩芽。
枯朽:枯木。
斯人:此人。
千载:千年。
问津:寻求真理。
名楼:名贵的楼阁。
端以:只为了。
觉蒙蔀:拨开蒙蔽的雾。
翻译
大道笔直如箭矢,失去羊群古来罕见。贪婪欲望侵蚀初心,双眼迷乱如斗大。
他往南去燕地,却转向北逃逸。
四海之内像阮籍,是非评价从不挂在嘴边。
一声悲痛唤醒庸俗,新生的嫩芽使枯木复苏。
此人虽已过千年,此情此志又有谁知。
寻求真理并非在名楼,只为拨开蒙蔽的雾。
鉴赏
这首诗以"问津楼"为题,通过比喻和叙事,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首句"周道直如矢"描绘出大道笔直,如同射出的箭矢,寓意人生道路应直行无偏。然而,接下来的"亡羊古无有"暗示了现实中人们容易迷失方向,被利益欲望所蒙蔽。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进一步揭示了欲望如何侵蚀人的初心,使人心浮气躁,看不清事物本质。诗人以驾车失道为例,"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形象地说明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可能偏离初衷,甚至南辕北辙。
诗人接着提到阮籍,以他的超然态度来对比,"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赞扬阮籍不轻易评价他人,保持独立的人格。然而,这样的清醒在世俗中却难以被理解,"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感叹世风日下,连新生的力量也显得无力。
最后两句"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表达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对后世能否理解这种深意的忧虑。"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诗人认为真正的醒觉并非来自华丽的名楼,而是源于内心的洞察与觉醒,以此结尾,深化了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批评了社会的功利风气,推崇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精神,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