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
出处:《宿佛径庵,赠迈往师,怀开山故人》
明 · 成鹫
千峰行尽水迢迢,日暮寻师过断桥。
僧老不闻翻贝叶,身閒惟爱种芭蕉。
山藏绝壑人稀少,秋入空林夜寂寥。
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
僧老不闻翻贝叶,身閒惟爱种芭蕉。
山藏绝壑人稀少,秋入空林夜寂寥。
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佛径庵,与老僧交谈并怀念已逝开山祖师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禅意。
首联“千峰行尽水迢迢,日暮寻师过断桥”,诗人经历了长途跋涉,终于在日暮时分找到了他要探访的老僧。这里以“千峰”和“水迢迢”渲染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而“日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结束。
颔联“僧老不闻翻贝叶,身閒惟爱种芭蕉”,通过老僧的动作和爱好,展现了其生活的简单与宁静。老僧不再翻阅经书,而是喜爱在空闲时种植芭蕉,这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颈联“山藏绝壑人稀少,秋入空林夜寂寥”,描绘了佛径庵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偏远。山峦深邃,人迹罕至,秋风渐起,夜晚的森林显得格外寂静。这样的环境为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惆怅居亭何处所,满庭黄叶落萧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居亭,即诗人所住的小屋,如今已无处可寻,满地的黄叶随风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自然美景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禅学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