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凤何翩翩,四海求其凰
出处:《凤求凰送张教谕子还乡娶亲》
明 · 史鉴
孤凤何翩翩,四海求其凰。
谁知无所遇,翱翔归故乡。
故乡南海上,梧桐产高岗。
醴泉出其下,竹实生其旁。
凤飞且栖息,五色成文章。
相从效于飞,和鸣为朝阳。
音声何哕哕,恍若调宫商。
岂惟偕老愿,瑞世昭文明。
谁知无所遇,翱翔归故乡。
故乡南海上,梧桐产高岗。
醴泉出其下,竹实生其旁。
凤飞且栖息,五色成文章。
相从效于飞,和鸣为朝阳。
音声何哕哕,恍若调宫商。
岂惟偕老愿,瑞世昭文明。
鉴赏
这首诗以“孤凤”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凤凰在广阔的四海中寻找伴侣的孤独与执着。诗人通过“翩翩”二字,生动展现了凤凰飞翔的姿态,寓意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接着,“谁知无所遇”,表达了凤凰在寻觅过程中的失落与困惑,但最终“翱翔归故乡”,象征着凤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诗中描绘的故乡南海之上,梧桐树生长在高岗之上,醴泉流淌,竹实遍地,营造了一幅祥和、宁静的自然美景,象征着理想的栖息之地。凤凰在此“飞且栖息”,并展现出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仅美丽绝伦,更寓意着吉祥与和谐。最后,凤凰与伴侣“相从效于飞,和鸣为朝阳”,共同飞翔,唱响和谐之歌,预示着美好的未来与文明的昭示。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