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埃几换行人鬓,博士元公扁却存
出处:《灵隐天竺寺门》
宋 · 董嗣杲
画栋朱檐暴虎蹲,乱钟穿翠掩朝昏。
去来所得无多衲,觉悟何曾有二门。
山鸟山花应自若,佛心佛法与谁论。
风埃几换行人鬓,博士元公扁却存。
去来所得无多衲,觉悟何曾有二门。
山鸟山花应自若,佛心佛法与谁论。
风埃几换行人鬓,博士元公扁却存。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灵隐天竺寺的景象,以画栋朱檐和猛虎雕像为背景,展现出寺庙的庄重与神秘。"暴虎蹲"形象生动,暗示了寺内可能的威严气氛。"乱钟穿翠掩朝昏"则描绘了寺庙钟声回荡在翠绿山色中,不分昼夜,增添了禅意。
诗人感慨自己在此地参悟佛法,虽然物质收获不多,但精神上的领悟并未分内外,"觉悟何曾有二门"表达了对佛法精深理解的追求。山鸟山花自顾自在,仿佛不受人事变迁影响,而佛法的真谛又与谁共享讨论呢?"佛心佛法与谁论"流露出一种孤寂与寻求共鸣的意味。
最后,诗人感叹岁月如风尘般流逝,行人的头发已经斑白,而天竺寺的博士元公(可能指寺中的高僧)留下的扁额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整首诗通过景物描绘和自我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沉思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