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缘观自性,闻者得醍醐
出处:《六祖》
明 · 袁昌祚
灵骨千年在,禅心一物无。
僧来勤洒扫,客到静传呼。
古殿灯光续,层林塔影孤。
祇缘观自性,闻者得醍醐。
僧来勤洒扫,客到静传呼。
古殿灯光续,层林塔影孤。
祇缘观自性,闻者得醍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寺的宁静与庄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首句“灵骨千年在”,以“灵骨”象征着高僧的遗泽长存,暗示着佛法的永恒不灭。接着,“禅心一物无”则点明了禅宗追求的心境——纯净无杂,摒弃一切世俗之念。
“僧来勤洒扫,客到静传呼”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寺庙日常生活的场景:僧人们勤于打扫,以保持环境的整洁;而当有客人到来时,则以平静的声音相迎,体现了禅宗对生活细节的重视以及对来访者的尊重。这种简朴而有序的生活方式,正是禅宗修行中“以戒为师”的体现。
“古殿灯光续,层林塔影孤”描绘了夜晚寺庙的景象,古殿中的灯光虽微弱却持续不断,仿佛是佛法的光芒穿透时间的长河,照亮了黑暗。而“层林塔影孤”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塔影的孤独,但这种孤独并非寂寞,而是禅者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宁静。
最后一句“祇缘观自性,闻者得醍醐”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它意味着通过观察自己的本性,即内在的真我,人们能够获得如同醍醐灌顶般的智慧和启示。这里的“醍醐”比喻极为珍贵的知识或领悟,强调了禅修对于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日常景象和夜晚的静谧,巧妙地融入了禅宗的核心理念,既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也传达了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