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伐岂再植,壁毁宁复完
出处:《题林以仁平反诗卷》
元末明初 · 刘基
木伐岂再植,壁毁宁复完。
议狱有缓死,圣言垂不刊。
两造既偏听,无辜遘凶残。
况复使其孥,流离播夷蛮。
司牧尽瞠视,佐使独悲酸。
抗诏动鬼神,润泽生枯乾。
死者纵不生,魂魄亦获安。
孤儿虽不夭,且得依故山。
圣人迈种德,惠及毛与翰。
云胡任民寄,视之如草管。
为君歌此曲,歌竟起长叹。
议狱有缓死,圣言垂不刊。
两造既偏听,无辜遘凶残。
况复使其孥,流离播夷蛮。
司牧尽瞠视,佐使独悲酸。
抗诏动鬼神,润泽生枯乾。
死者纵不生,魂魄亦获安。
孤儿虽不夭,且得依故山。
圣人迈种德,惠及毛与翰。
云胡任民寄,视之如草管。
为君歌此曲,歌竟起长叹。
鉴赏
这首诗是刘基在元末明初时期所作,题为《题林以仁平反诗卷》。诗中表达了对冤案昭雪的感慨和对公正司法的渴望。诗人以树木被砍伐无法再生,墙壁破损难以修复为喻,指出冤案一旦发生,受害者的命运就难以挽回。他批评了偏听偏信的司法判决,使得无辜者遭受伤害,家庭流离失所。诗人感叹司法官员的无能和冷漠,唯有林以仁敢于抗争,其行为如同润泽干涸,给予受害者一丝安慰。即使死者不能复生,但他们的灵魂得以安宁。孤儿虽然免于早逝,但也能在故乡找到依靠。诗人借此表达对圣人般公正仁德的向往,批评当权者未能妥善履行保护人民的职责,视民如草芥。最后,诗人以深沉的叹息结束,对社会的不公发出强烈的控诉。整首诗情感深沉,揭示了对社会正义的期待和对冤屈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