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时复过荒郊,来到君家不忍抛
出处:《访蔡融因题》
唐 · 杜荀鹤
杖藜时复过荒郊,来到君家不忍抛。
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
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杖藜:拐杖。荒郊:荒芜的野外。
君家:您的家。
抛:离开。
苦心:用心。
修好事:做好事。
平交:平常的交往。
寒色:寒冷的色彩。
渔收网:渔夫收网。
鸟傍巢:鸟儿靠近鸟巢。
天工:自然的巧妙或技艺。
主人事:主人般的技艺。
委衡茅:分享智慧和技艺。
翻译
拄着藜杖时常走过荒凉的郊野,来到你家我舍不得离开。每次见到你用心做善事,从未抱怨过平常的交往。
寒冷的溪水边,渔夫收起渔网,夕阳照在半树上,鸟儿归巢休息。
如果上天赋予你主人般的巧手,你愿意让我这平民百姓也能分享你的智慧和技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寒冷的季节里再次踏上荒凉乡野之路,来到朋友家中,却又不忍心离去。诗中的“每见苦心修好事”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细节的用心与投入,而“未尝开口怨平交”则展示了主人的宽厚和对友情的珍视。
“一溪寒色渔收网,半树斜阳鸟傍巢”两句以清冷的山水景象烘托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情境,其中“渔收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计的艰辛;“鸟傍巢”则是对栖息生活的一种描绘,传达了一种隐逸自在的人生态度。
最后,“必若天工主人事,肯交吾子委衡茅”两句中,“天工”指的是自然无为的造化,而“主人事”则可能是对主人的赞誉,认为其生活方式如同自然一样顺应而不做作假。末尾的“肯交吾子委衡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深厚的信任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寒冷乡野、细腻生活和静谧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珍视友情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自适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