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
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
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
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
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
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
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
叱驭疾其驱,语言纷炙輠。
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鉴赏
这首诗《闻招寇》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乱世中社会秩序的崩坏与国家治理的困境。
首句“绿林煽馀习”,以“绿林”象征隐匿的盗贼,暗示乱世中旧习难改,盗贼活动猖獗。接着“无乃国计左”一句,指出这种现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严重挑战。接下来的几句“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盗贼的姑息和纵容,他们不仅得到高官厚禄,还接纳叛逆者,获取丰厚财物。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思考,认为应严惩奸恶,而非以赏赐诱导。然而,“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则反映出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即对问题的处理往往过于迟缓,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即单纯的武力征服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而应寻求更有效的策略。随后的几句“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强调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形势的复杂性。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描绘了某些人为了所谓的“报国”而采取极端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自残以示忠诚。然而,“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行为最终带来的恶果,如同凶猛的野兽和毒虫,不仅伤害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秩序。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描述了盗贼肆虐的情景,他们在城市中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最后,“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指出在南陵地区,盗贼活动已经形成规模,而当局的应对却显得无力,计划未能有效实施。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描绘了宣城地区的混乱景象,成千上万的家庭因盗贼侵扰而陷入恐慌。面对“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的紧迫任务,诗人呼吁行动起来,迅速解决根本问题,清除祸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国家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诗人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