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出处:《到石梁观瀑布》
清 · 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枚游历天台石梁观瀑布的壮观景象。首句“天风肃肃衣裳飘”以风起时衣衫飘动,衬托出环境的清冷与壮丽。接着,“人声渐小滩声骄”通过对比人声与涛声,突出瀑布的宏大声音。诗人通过“知是天台古石桥”点明地点,然后细致描绘石梁如龙横卧山间,涛水从华顶奔腾而下,形成左右双瀑,气势磅礴。
瀑布层层跌落,声音激越,“如旗如布如狂蛟”,形象生动。诗人运用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倾泻、银刀挥舞,甚至战鼓擂响,展现了瀑布的力量和动态美。他还想象自己坐在龙背上观赏,感受心灵的升华,但风雨的侵袭又带来一丝寒意。
最后,诗人感叹美景带来的超然体验,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留连忘返之情。他希望化身为巨鳌,长久地欣赏这永恒的瀑布。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袁枚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知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