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
出处:《送温州学正陈希静》
宋末元初 · 方回
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
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多士:众多学者。推:推崇。
温学:温和的学问。
耆儒:年长的儒者。
佐:辅佐。
冷官:清寒的官员。
绛帐:讲堂,古代学府中教授讲学的地方。
亚:次于。
锦衣:华丽的衣服。
父老:乡里的长辈。
枌社:古代乡间的聚会场所,象征社区。
杏坛:古代教育的象征,相传孔子讲学处有杏树。
宦考:做官的考核。
三岁:三年。
定朝端:决定朝廷的重要事务。
翻译
众多学者推崇温和的学问,年长的儒者辅佐清寒的官员。虽然地位次于讲堂的尊贵,但也可比作身着华丽衣裳的官员。
在乡间,敬重的是父老们聚会的枌社,教师则受到杏坛的尊敬。
无论在家还是做官,三年就能决定朝廷的重要事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文儒雅的学者形象。"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表明许多年轻有为之士子推崇温和的学问,而年长的儒生则辅佐清冷的官职。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知识分子的不同状态和角色。
"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这句话中,“绛帐”指的是贵族或高官的住宅,而“锦衣”则象征着荣华富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即使是在普通甚至简陋的环境中,也能看到学者们像穿着锦衣一样庄重和尊贵。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此处“枌社”可能指的是乡间的聚会地点,而“杏坛”则是古代用来举行仪式或考试的地方。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年长者在特定的时间集会,而师生们则每天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学习和考试。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在家中就开始学习准备官职考试,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这不仅反映了古代重视教育和早期培养的观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年轻一代能够早早确立志向并为之努力的赞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重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社会环境。诗中的意境宁静而典雅,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于学问和儒雅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