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书院戚先生,纶也名孙侍从臣
出处:《送戚性传》
宋末元初 · 牟巘
睢阳书院戚先生,纶也名孙侍从臣。
文物相传今几叶,又开讲席淑来人。
文物相传今几叶,又开讲席淑来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戚先生:指代某位在睢阳书院有威望的老师。孙:戚先生的姓氏。
侍从臣:古代官职,侍奉君主或上级官员的官员。
文物:指古代的文化遗产和典章制度。
几叶:形容历史悠久,代数繁多。
讲席:讲学的场所,课堂。
淑来人:品行端正、有教养的人。
翻译
睢阳书院的戚先生,他的名字叫孙,是朝廷的侍从官员。学术和文物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多少年,现在他又开设讲坛,教导有德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送戚性传》。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述戚先生在书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对其学术讲授的期待与赞美,表达了对朋友学术成就的肯定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祝福。
首句“睢阳书院戚先生”直接点出诗歌的主角,是在睢阳书院担任要职的戚先生。"纶也名孙侍从臣"则是对其人品或官位的一种描绘,通过名字和身份加深了读者对戚先生的印象。
接下来的“文物相传今几叶”展示了书院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又开讲席淑来人”则表明戚先生即将开始新的学术讲授,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人士前来学习。这里的"淑来"一词特别耐人寻味,它既形容了学生们的品德,也反映出戚先生教导的魅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通过对书院生活和学术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文化传承与知识分享的氛围。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学问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