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
古称藩服雄,毕境环相陈。
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
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
老僧肯前揖,似余异人人。
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
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
苍然古木阴,寒山砦可亲。
版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
老僧太息言,劫馀偶遗珍。
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
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
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何中对乌石山天王寺的访问与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环境与氛围,以及与僧人的对话,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首句“天王小精庐,山角临城闉”,开篇即点出天王寺的位置,位于山脚,靠近城市,但又显得幽静隐秘,如同一个小小的精舍。接着“古称藩服雄,毕境环相陈”两句,赞美了天王寺的历史地位和周边环境的壮观,暗示其在古代曾是重要的藩镇之地。
“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描绘了寺庙建筑的细节,塔影斜斜,瓦片如鱼鳞般排列,展现出寺庙的庄严与精致。接下来“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老僧肯前揖,似余异人人”表现了诗人与僧人的初次相遇,老僧的礼节显示出他的谦逊与智慧。随后的“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描述了僧人引领诗人参观寺庙壁画的过程,壁画上的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等形象,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丰富。
“苍然古木阴,寒山砦可亲”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古木参天,寒山砦(可能指山中的小屋)显得亲近而神秘。最后,“版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赞颂了寺庙内供奉的尊者,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灵性。
“老僧太息言,劫馀偶遗珍”表达了老僧对于寺庙历史变迁的感慨,强调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劫后得以保存的不易。诗人则以“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预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无常,同时也对老僧的忧虑表示理解与安慰。
最后一段“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是诗人对老僧的回应,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鼓励老僧放下对未来的忧虑,认识到一切皆为虚幻,唯有内心的平静才是永恒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乌石山天王寺及其环境的描绘,以及与僧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