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一尊同客夜,烛花未剪已诗成
出处:《次韵张守劝农 其一》
宋 · 陈造
东郊春好近清明,小队相羊为省耕。
扶路人归皆喜色,应时雷殷亦和声。
不妨密雨催花放,有底屯云妒月盈。
遥想一尊同客夜,烛花未剪已诗成。
扶路人归皆喜色,应时雷殷亦和声。
不妨密雨催花放,有底屯云妒月盈。
遥想一尊同客夜,烛花未剪已诗成。
注释
东郊:郊外。清明:清明节。
小队:小组。
相羊:巡游。
省耕:节省农耕。
扶路:帮助路人。
皆:都。
喜色:喜悦的表情。
雷殷:适时的雷声。
和声:共鸣。
密雨:密集的雨水。
花放:花朵绽放。
屯云:乌云。
月盈:满月。
遥想:想象。
一尊:一杯。
客夜:共饮之夜。
烛花:烛光。
诗成:写成诗。
翻译
春天来临接近清明节,我们小队去郊外巡游以节省农耕的劳力。帮助路人回家都带着喜悦的表情,适时的雷声也像是在和我们的活动共鸣。
即使密集的雨水催促着花朵绽放,乌云也无法遮挡满月的美丽。
想象着在那个共饮的夜晚,烛光还未剪短,诗篇就已经写就。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临近清明时节,诗人与朋友们结队前往东郊游玩,一同参与省耕活动的场景。他们扶助农人归家,沿途洋溢着喜悦之情,春雷适时地响起,增添了和谐的气氛。诗人欣赏着雨后花朵盛开的景象,也注意到乌云虽浓,却未能遮掩满月的丰盈。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想象着与友人在烛光下畅谈,已经构思出诗句,表达了对农事丰收的期待和友情的温暖。整首诗富有生活气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