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出处:《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
明 · 文徵明
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
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
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
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鉴赏
这首诗名为《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是明代文徵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以“固锁高垣”比喻权力的严密封锁,暗示了皇权的不可侵犯性。然而,“更凭何罪易皇储”则提出了疑问,为何仅仅凭借一个罪名就能轻易地改变皇位继承人,引出对权力更迭背后复杂原因的深思。
颔联“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揭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即使是所谓的“同谋”,也存在着恐惧和不测之虞。这里的“诸公”可能指的是参与权力争夺的高层官员或势力,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颈联“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强调了在权力和名誉的追求中,机会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这反映了在权力斗争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尾联“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表达了对历史中被冤枉牺牲者的同情,以及对后世能否公正记录这段历史的质疑。这句话暗示了历史真相可能被掩盖或扭曲,真正的英雄事迹或许无法得到应有的记载和认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国古代权力斗争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对历史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提出了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