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恨轻分,归路喜忽值
出处:《赠喻景山》
宋 · 陈宓
去时恨轻分,归路喜忽值。
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
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
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
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
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
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时:离开的时候。恨:遗憾。
轻分:轻易分离。
归路:回家的路。
喜:惊喜。
忽值:突然遇到。
如何:为什么。
七八月:夏季的七八月。
两作:两次。
别离味:离别的感觉。
方:刚刚。
冲:度过。
腊雪:腊月的雪。
还:回来。
可待:还需等待。
秋风至:秋天的风吹来。
读书:读书学习。
无诀:没有方法。
须:需要。
君:你。
授:传授。
奇秘:神奇的秘密。
翻译
离开时遗憾分离太轻易,回家路上惊喜突然重逢。为何七八月间,两次感受离别的苦涩滋味。
刚度过寒冬腊雪,还需等待秋风吹过。
读书我并无良策,期盼你传授我神奇秘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赠给喻景山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重逢的期待。首句“去时恨轻分”写出了离别时的不舍与遗憾,而“归路喜忽值”则流露出对意外重逢的惊喜。接下来,“如何七八月,两作别离味”感叹时间之快,短短几个月内竟已两次经历别离的滋味。诗人以季节更替为线索,暗示离别与重聚的轮回:“方冲腊雪还,可待秋风至”,腊雪过后是春天,期待秋天的凉风能带来再次相聚的希望。
最后两句“读书我无诀,须君授奇秘”,诗人以读书作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智慧的仰慕,希望喻景山能传授给他一些人生的秘诀或智慧,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启发和指引。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别离与重逢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朋友情谊,以及对知识和人生哲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