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
出处:《黄龙生辰因阅晦堂偈作此》
宋 · 释德洪
万古知音是今日,晦堂古锥口门窄。
今既不来昔不往,桃花落尽春狼籍。
南台茗椀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
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
今既不来昔不往,桃花落尽春狼籍。
南台茗椀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
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生命、时间以及知音之美的深刻思考。
首句“万古知音是今日”,诗人以“万古”与“今日”对比,强调了知音的珍贵与当下相遇的难得。知音,即理解、欣赏彼此的人,此处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共鸣与契合。
“晦堂古锥口门窄”一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晦堂(可能指某位高僧或禅师)的言语比作“古锥”,暗示其言辞深邃、精炼而难以轻易理解,如同狭窄的门,需要深入探索才能领略其中奥义。
“今既不来昔不往”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暗示了过去的无法回头和未来的未知,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桃花落尽春狼籍”描绘了一幅春天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南台茗碗荐炉香,世礼丛林笑未忘”则转向对日常生活的描述,通过品茶、闻香等细节,展现了禅宗生活中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
最后一句“只个死生收不得,梦中声色谩遮藏”表达了对生死的无奈与对梦境的反思。诗人认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无法完全掌控,只能在梦中寻求暂时的逃避与掩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生命、知音与理解、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禅宗智慧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