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消几两南风力,咫尺青霄是凤台
出处:《独步江岸》
明 · 吴与弼
江岸逶迤独步来,日光恰喜密云开。
能消几两南风力,咫尺青霄是凤台。
能消几两南风力,咫尺青霄是凤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自漫步于江边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江岸逶迤独步来”,以“逶迤”形容江岸的蜿蜒曲折,一个“独”字则凸显了行人的孤独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日光恰喜密云开”,巧妙地将日光与密云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转折,仿佛阳光在等待云散后的那一刻,才愿意展现其温暖与明亮。
“能消几两南风力”,这一句通过描述微风的力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平和与舒适,同时也暗含着对力量与温柔之间平衡的思考。最后,“咫尺青霄是凤台”,将视线拉高,想象中青天之上有一座凤台,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高远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与思考,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