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
出处:《过沈从先江居》
明 · 徐熥
停棹来寻江上居,闭门知与世情疏。
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
委巷几留高士辙,寒窗长课小童书。
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
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
委巷几留高士辙,寒窗长课小童书。
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江边的沈从先先生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沈先生与世隔绝、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联“停棹来寻江上居,闭门知与世情疏”开篇即点明了沈先生远离尘嚣、独居江畔的生活状态。诗人以“停棹”和“闭门”两个动作,生动地刻画出沈先生与外界隔绝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追求内心宁静、不为世俗所扰的心境。
颔联“买鱼入市儿沽酒,负米还家母倚闾”进一步描绘了沈先生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亲自去市集购买新鲜的鱼肉,然后自酿美酒,生活虽简朴却充满乐趣。同时,他还亲自背米回家,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一联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沈先生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家庭的重视。
颈联“委巷几留高士辙,寒窗长课小童书”则转向对沈先生品格的赞美。在狭窄的小巷中,他的足迹留下了高洁之士的印记;在寒冷的窗前,他教导着年幼的孩子读书学习。这两句不仅赞扬了沈先生的高尚品德,也暗示了他的教育理念,即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和知识传授,影响和培养下一代。
尾联“空怜四壁萧条甚,薄俗何人重子虚”表达了诗人对沈先生生活现状的同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沈先生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精神世界丰富,而社会上却鲜有人能理解并尊重这种生活方式。这一联既是对沈先生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沈先生淡泊名利、注重家庭、崇尚高洁品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蕴含了对理想人格和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