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稳四皓官,清崇三品列
出处:《再授宾客分司》
唐 · 白居易
优稳四皓官,清崇三品列。
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分命在东司,又不劳朝谒。
既资闲养疾,亦赖慵藏拙。
宾友得从容,琴觞恣怡悦。
乘篮城外去,系马花前歇。
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
吾若默无语,安知吾快活。
吾欲更尽言,复恐人豪夺。
应为时所笑,苦惜分司阙。
但问适意无,岂论官冷热。
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分命在东司,又不劳朝谒。
既资闲养疾,亦赖慵藏拙。
宾友得从容,琴觞恣怡悦。
乘篮城外去,系马花前歇。
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
吾若默无语,安知吾快活。
吾欲更尽言,复恐人豪夺。
应为时所笑,苦惜分司阙。
但问适意无,岂论官冷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优稳:官位安稳。四皓:古代四位隐居的贤士。
三品列:三品级别的官位。
尘忝:谦辞,指自己不配担任官职。
内愧:内心惭愧。
非才哲:不是有才智的人。
俸钱:俸禄。
虚月:空过的月份,指每月都发放。
东司:唐代尚书省的别称。
朝谒:臣子上朝参拜君主。
藏拙:掩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
宾友:宾客朋友。
从容:不急促,从容不迫。
琴觞:琴瑟和酒杯,代指音乐和饮酒的乐趣。
六游金谷春:多次游览金谷园的春天景色。
五看龙门雪:多次观赏龙门的雪景。
默无语:沉默不说话。
安知:怎么知道。
更尽言:把话说得更彻底。
豪夺:豪强的争夺。
时所笑:被时人嘲笑。
分司阙:分司的缺憾,指没有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适意无:是否心满意足。
官冷热:官职的冷暖,指官位的高低和权力大小。
翻译
四位贤士官位安稳,位列三品地位尊崇。我再次蒙尘受辱,内心惭愧自己并非才智出众者。
俸禄七八万,每月发放从不拖欠。
任职东司,无需频繁上朝参拜。
既能借此悠闲养病,也依赖懒散来掩饰自己的不足。
与宾客朋友能从容交谈,琴酒之乐尽情享受。
乘坐竹篮车城外游玩,马儿停在花前休息。
六度游览金谷的春色,五次欣赏龙门的雪景。
如果我沉默不语,怎能知道我过得快乐。
我想把话说尽,又怕引起他人的嫉妒争抢。
可能会被时人嘲笑,惋惜我没有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只问是否心满意足,不在乎官职的冷暖升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以及他对于官职变化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通过对比优渥的官职与自己内心的平静,诗人表达了对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伊予再尘忝,内愧非才哲"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有一种自知之明,虽然身处世俗的尘埃之中,但内心追求超脱物欲的高洁。
"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则描写了丰厚的经济来源,这里的"俸"字有赠送或赏赐的含义,表明诗人在经济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而"无虚月"则强调这种收入的稳定和可靠。
接下来的几句"分命在东司,既资闲养疾,亦赖慵藏拙。宾友得从容,琴觞恣怡悦。乘篮城外去,系马花前歇。六游金谷春,五看龙门雪。吾若默无语,安知吾快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如分配到的职务、养病、与朋友相聚、欣赏自然美景等,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之外寻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最后几句"吾欲更尽言,复恐人豪夺。应为时所笑,苦惜分司阙。但问适意无,岂论官冷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度表达个人情感的担忧,以及对世俗评价的超然态度,最终归结到只要内心满足,对于外界的评价和变化持有一种淡然的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世俗与超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生活平衡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