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
出处:《题黄公望西泠烟霭图歌》
明 · 胡应麟
大痴老人黄子久,涂抹丹青号名手。
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
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
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
芙蓉及菡萏,艳色何纷披。
恍如若耶溪,并浴千西施。
飞鸥明灭傍沙际,挟雌抱子群翔飞。
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
岳王墓倚金沙滩,竺色三天浮髻鬟。
隔崦人家夕阳落,破帽骑驴出东郭。
寻诗何处携丝桐,美人迟我飞来峰。
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
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
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
芙蓉及菡萏,艳色何纷披。
恍如若耶溪,并浴千西施。
飞鸥明灭傍沙际,挟雌抱子群翔飞。
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
岳王墓倚金沙滩,竺色三天浮髻鬟。
隔崦人家夕阳落,破帽骑驴出东郭。
寻诗何处携丝桐,美人迟我飞来峰。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题为《题黄公望西泠烟霭图歌》。诗中描绘了黄子久(即黄公望)的山水画作《西泠烟霭图》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画面中的山川、湖泊、楼阁、花木、飞鸟以及人物活动,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
诗开篇以“大痴老人黄子久,涂抹丹青号名手”点出画家的身份与技艺之高超。接着,“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两句,既赞美了黄公望的画风独特,又强调了其作品中蕴含的生动气韵。
随后,诗人展开对画中景色的描绘:“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与连绵;“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则展示了广阔湖面与高耸楼阁的壮丽景象;“芙蓉及菡萏,艳色何纷披”,描绘了花朵的繁盛与色彩斑斓;“恍如若耶溪,并浴千西施”,将画面与古代传说中的美女相联系,增添了浪漫气息;“飞鸥明灭傍沙际,挟雌抱子群翔飞”,描绘了鸥鸟的自由飞翔,充满生机与活力。
进一步,诗人描绘了画面中的人文景观:“第六桥南入灵隐,此去南屏尚多景”,展现了道路与寺庙的连接;“岳王墓倚金沙滩,竺色三天浮髻鬟”,描绘了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的和谐共存;“隔崦人家夕阳落,破帽骑驴出东郭”,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朴素;“寻诗何处携丝桐,美人迟我飞来峰”,表达了诗人寻找灵感与美的追求。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黄公望画作的艺术魅力,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画作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兼具艺术鉴赏与情感抒发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