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全文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唐 · 韩愈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
夫族迎魂去,宫官会葬归。
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

注释

秦地:指代秦国或秦朝的地方。
湘波:湘江的水面。
鼓瑟妃:比喻演奏瑟的女子,可能象征月亮或仙女。
佩兰:古代女子常佩带的香草,象征高洁。
梦:梦境,这里可能暗示某种神秘的征兆。
奔月:升天或飞往月亮的隐喻。
沦辉:光芒四射,形容女子的荣耀。
夫族:女子的家族。
迎魂去:迎接灵魂离开人间。
宫官:宫廷官员。
会葬归:聚集在一起参加葬礼。
沁园:可能是一个地方名,也可能暗指女子的居所。
无复:不再。
更芳菲:再次盛开,形容花草不再繁茂。

翻译

秦地的女子吹奏着箫,湘江的水波中仿佛有琴瑟声响起。
佩戴着兰草的她,或许在梦中预示着将要升天,最终光芒四射。
她的家族迎接她的灵魂离去,宫中的官员一同参加葬礼归来。
从此以后,沁园的花草不再如以往般繁花似锦。

鉴赏

这是一首集哀思于一体的挽歌,通过描绘古代女子的音乐才艺和悲剧命运,来表达对逝者梁国惠康公主的追念与哀悼。诗中采用了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等意象,将公主比作这些传说中的女子,以突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和不幸短暂的人生。

佩兰初应梦,奔月竟沦辉,表达了一种梦幻般的美好突然间转瞬即逝,光彩夺目的生命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闪而逝。这不仅是对公主才华与命运的写照,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悲剧深刻感慨的一种艺术表达。

夫族迎魂去,宫官会葬归,则转向现实生活中的仪式和场面,描绘出一幕幕送别的悲壮画面。这里,通过家属迎接逝者的灵魂、官员参与其丧礼的细节,展现了古代对死者隆重葬礼的传统,以及诗人对逝者的深切缅怀。

最后,“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则是对逝者生前所在之地的一种寄托,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愍之情。这里的“沁园”,虽未明言,但可想象是一处公主生前曾经游历或居住的地方。而今,这里只剩下了无情的草木,不复有昔日的芳菲,反衬出逝者的生命力已然消逝。这也暗示着诗人对逝者不再能够见到其生前的风采和美好的哀伤。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与对逝者的无限缅怀。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