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出处:《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 其一》
宋 · 项安世
柴门密掩但如孙,白榻高悬偶似陈。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万壑滨。
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
却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万壑滨。
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密掩:深闭。
孙:指孙登,东汉隐士。
白榻:洁白的卧榻。
陈:古代家具,此处比喻陈设。
皮骨:形容人的身体。
梅共瘦:形容人瘦得像梅花。
鬓毛:鬓边的头发。
柳争新:形容柳树的新绿。
二十三年:虚指过去的岁月。
上:指过去。
千岩万壑:形容众多的山峦和山谷。
滨:水边。
蘋月:泛指清幽的月夜。
蓼风:蓼草之风,象征清冷。
如昨日:仿佛还是昨天。
尧天:古人称太平盛世为尧天。
满怀春:心中充满春天般的温暖。
翻译
简陋柴门深闭似孙隐居,洁白卧榻高挂似陈设身体瘦弱如同梅花久经风霜,鬓发不再如柳般鲜嫩
回忆起那二十三年前的时光,曾在千山万壑间醉饮
昔日湖光山色仍如昨天,尽管世事变迁,尧天依然春意盎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为《次韵和谢江陵杨县丞投赠四首(其一)》。诗中,诗人以“柴门密掩”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宁静,如同孙康闭门苦读,寓含淡泊名利之意。"白榻高悬偶似陈"则借古人陈抟高卧的典故,表达闲适自得之情。
诗人感慨岁月流逝,身体瘦削如同梅花,鬓发不再如柳般鲜嫩,“皮骨久将梅共瘦,鬓毛难与柳争新”,流露出对时光荏苒的感叹。接着,他回忆起过去“二十三年上”的时光,曾在山水间畅饮,醉倒在千岩万壑之间,那份豪情与自然的亲近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蘋月蓼风如昨日,尧天依旧满怀春”,诗人以“蘋月”和“蓼风”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虽处平凡生活,但内心仍怀有如春天般的希望和热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琐事和回忆,展现了诗人淡泊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