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
出处:《心太平庵》
宋 · 陆游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
胸中故湛然,忿欲定谁使。
本心倘不失,外物真一蚁。
困穷何足道,持此端可死。
空斋夜方中,窗月淡如水。
忽有清磬鸣,老夫从定起。
胸中故湛然,忿欲定谁使。
本心倘不失,外物真一蚁。
困穷何足道,持此端可死。
空斋夜方中,窗月淡如水。
忽有清磬鸣,老夫从定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下:世间。庸人:平庸之人。
湛然:平静。
忿欲:愤怒的情绪。
定:禅定。
失:迷失。
外物:外界事物。
困穷:贫穷困苦。
持:坚守。
空斋:空荡的房间。
窗月:窗棂上的月光。
磬:古代打击乐器,这里指声音。
翻译
世间原本没有纷扰,只是庸人自扰罢了。内心深处本就平静,是谁激起愤怒的情绪?
只要本心不迷失,外界事物就像蚂蚁般微不足道。
贫穷困苦算得了什么,坚守本心,生死又有何妨。
深夜独坐空房,月光如水洒在窗棂。
忽然传来清脆的磬声,我从禅定中醒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心太平庵》,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法和内心的修养。首句"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揭示了世间纷扰往往源于人心,而非实际存在的问题。接着,诗人强调内在心境的平静与坚定,"胸中故湛然,忿欲定谁使",表明他不为外界情绪所动,保持内心的宁静。
"本心倘不失,外物真一蚁"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坚守本心的态度,视外在物质如微不足道的小事。"困穷何足道,持此端可死"表达了他对贫困和困境的超脱,认为只要内心安宁,即使生活艰难也无所畏惧。
最后四句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空斋夜方中,窗月淡如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忽有清磬鸣,老夫从定起"则以清脆的磬声打破寂静,诗人从禅定中醒来,但心境依旧平和。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陆游的禅意和超脱,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