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圃祇期松菊茂,传家岂虑子孙贫
出处:《丙子初度感怀》
明 · 毕自严
蓬弧六十八回春,潦倒颓龄愧此身。
学圃祇期松菊茂,传家岂虑子孙贫。
喜闻翔骑初奔北,愁听长鲸未息尘。
但愿太平调玉烛,烟霞高卧庆芳辰。
学圃祇期松菊茂,传家岂虑子孙贫。
喜闻翔骑初奔北,愁听长鲸未息尘。
但愿太平调玉烛,烟霞高卧庆芳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毕自严在丙子年生日时所作,表达了其对人生、家庭、国家以及理想的深切感慨。
首联“蓬弧六十八回春,潦倒颓龄愧此身”中,“蓬弧”借指人的寿命,诗人回顾自己已度过六十八个春秋,感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内心充满愧疚与无奈。“潦倒”描绘出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颓龄”则形象地表现了年老体衰的状态。
颔联“学圃祇期松菊茂,传家岂虑子孙贫”转而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家族传承的期望。诗人希望在晚年能像松菊一样坚韧不拔,即使生活清贫,也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同时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美德,无论贫富都能自立自强。
颈联“喜闻翔骑初奔北,愁听长鲸未息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听到朝廷军队向北方进发的消息,他感到欣喜,预示着可能的胜利;然而,听到南方仍有战事未平,心中不免忧虑。这句诗体现了诗人既有对国家统一的期待,也有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尾联“但愿太平调玉烛,烟霞高卧庆芳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强烈愿望。他希望天下太平,如同调和阴阳的玉烛一般,为人民带来光明与温暖。同时,他也向往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乐,庆祝每一个美好的日子。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