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理恐未然,其说近谬悠
出处:《读翼梅》
清 · 齐彦槐
四海共一海,九州复九州。
日天一点内,容此大地球。
中国此点中,泰山其垤丘。
人于此点中,广野之蚍蜉。
蜗角国蛮触,征战何时休。
蛟睫巢焦冥,身家无尽谋。
嘒彼天上星,大包四部洲。
一星一世界,数与恒沙侔。
不识一星中,还有人物不。
此星距彼星,难测道里修。
而强牵连之,名曰箕斗牛。
又为分野说,下派燕秦周。
此理恐未然,其说近谬悠。
王良一仆夫,挟策青天头。
世无楚灵均,更与谁咨诹。
日天一点内,容此大地球。
中国此点中,泰山其垤丘。
人于此点中,广野之蚍蜉。
蜗角国蛮触,征战何时休。
蛟睫巢焦冥,身家无尽谋。
嘒彼天上星,大包四部洲。
一星一世界,数与恒沙侔。
不识一星中,还有人物不。
此星距彼星,难测道里修。
而强牵连之,名曰箕斗牛。
又为分野说,下派燕秦周。
此理恐未然,其说近谬悠。
王良一仆夫,挟策青天头。
世无楚灵均,更与谁咨诹。
鉴赏
这首诗名为《读翼梅(其二)》,作者是清代诗人齐彦槐。诗中以大海和九州象征宇宙的广大,将地球、中国、泰山等描绘得极其微小,比喻人类如蚍蜉和蜗角中的国战,表达了对世间纷争的感慨。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星辰之间的广阔与微观世界,提出星体中可能蕴藏无数世界,质疑传统的天文分区理论(如箕斗牛和分野说)是否准确。最后,诗人借王良驾驭马车的神话,表达出对理想指引和个人智慧的向往,以及对缺乏像楚灵均那样贤者的忧虑。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