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出处:《登鸡鸣山》
清 · 洪繻
不见功臣庙,惟见功德寺。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
射雉彼何人,鸣鸡闻此地。
同泰馀故基,舍身复谁氏。
萧梁往事空,台城留位置。
何处景阳宫,井◆有遗腻。
突兀志公台,钟声出深閟。
覆舟山色青,玄武湖光翠。
已洗六朝痕,尚含六朝粹。
望见青溪流,绮合秦淮里。
烟市俯下方,万片瓦麟次。
寺后豁蒙楼,荒洲风景异。
江上乌龙峰,时送遥青至。
迢递下山邱,不尽白门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鸡鸣山的壮丽景色与皇帝登临时的感慨。首句“鸟道盘空近塞垣”,以“鸟道”形容山路之崎岖蜿蜒,紧贴于山岭之上,接近边疆的防御工事,营造出一种险峻而雄伟的自然景观。次句“羊河如带绕山根”,将山脚下的河流比喻为一条细长的带子,环绕着山脚,既展现了水的柔美,也衬托出山的高耸。
接着,“停銮欲览沿边势”,描述了皇帝在到达山顶后,停下御驾,想要全面审视边疆的形势,体现了其对国家边防的关心和重视。最后一句“石上藤萝手自扪”,则通过皇帝亲自触摸石上的藤蔓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尊重,以及亲力亲为的治国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鸡鸣山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反映了皇帝对于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历史的敬畏之心。